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9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000萬以上”,“加大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力度”。
在革命老區安徽省六安市,有這樣一家企業,他們立足農村,專注于解決農民創業之路上的資金短板,積極創新勇于承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這就是六安市星供合信用互助專業合作社,他們是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好幫手,鄉村振興大潮中的實干家。
鄉村試點
合作養殖幫助73戶脫貧
六安“星供合”通過“合作社+實體經濟+貧困戶”的模式助脫貧、增就業,實踐證明,效果非常好。2017年5月,經六安市裕安區蘇埠鎮淠河村委牽頭,“星供合”整合當地湖羊養殖資源,聯合該村73戶貧困戶,組建了眾鑫農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提供技術培訓、信息聯通、包銷產品、資金周轉服務,貧困戶在此學到養殖技術,解決就業問題。
目前,社員每年可獲得3000元股金收益以及政府給予的養羊政策補貼資金2000元,此外還有收益分紅,眾鑫合作社前3年的經營盈余分配給貧困戶作為永久股本金,貧困戶分紅可直接支取,虧損由互助社承擔。
貧困戶還可到眾鑫合作社上班干活領取報酬,3年后可持續獲得分紅,從而增強了貧困戶自身的造血功能,僅此一招便帶動該村73戶貧困戶共同脫貧致富。
蘇埠鎮沛河村的貧困戶沈宜軍,從互助社借3萬元周轉,一年后養羊規模擴大到1000只。“以后買飼料、買機器、建羊圈再缺錢,直接找家門口的合作社!”老沈說。
目前,眾鑫合作社二期養殖棚舍正在建設,建成后可形成年產仔羊6000頭的生產能力。
心系農民
集小錢解決農民大問題
據了解,六安“星供合”成立3年來,累計為1296名社員提供了10.68個億的資金支持,3771名社員辦理了互助金存放業務,累計獲取惠農補貼(投資分紅)910.80萬元。
前年冬天,該市韓擺渡鎮劉浩的十幾個蔬菜大棚全被大雪壓塌,經濟損失20多萬。劉浩從雪地里搶出一車蔬菜送到市區去賣。路上,劉浩心急如焚地想,來年開春種菜怎么辦?大棚全沒了,要重新購買鋼管、塑料薄膜搭建,少說也要十幾萬,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他找到互助社。劉浩說,那天中午互助社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了他,下午就跟他一道來到蔬菜基地實地查看。看了災情之后,第二天就將15萬元互助金發放到他的手上。
霍山縣的呂園園種油茶虧了錢,于是承包農田改種草莓,小伙子勤勞樸實,帶著媳婦和老母親吃住都在大棚。
去年,由于是第一年種草莓,沒見收成,也沒有財產到銀行抵押貸款,資金周轉困難,一籌莫展之際,僅憑一張身份證一天之內就借到了7萬元互助金。
信用互助
出實招解決農戶創業資金
“星供合”結合現階段農村發展實際,以信用互助為前提,勇做鄉村振興的排頭兵。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合作社采取“社員制、封閉性、區域性”原則,在“不對外吸儲放貸、不支付固定回報”的前提下,發展農村資金互助合作。所在區域的社員存款只限于本區域社員內部使用,如繳存額低于借款額,不足部分由縣級分社、市級總社調劑。
在當地政府、農業行政部門監管和指導下,本鎮、村的農民自愿交納10元錢即可成為社員,社員存儲互助金,可以享受互助金惠農補貼,補貼率略高于商業銀行存款利息。
在互助社借款時,資金占用費率比照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貸款基準利率實行浮動。社員互助金繳存不足一年的,按照實際月數結算收益,社員利益達到最大化。借用小額互助金,社員無需資產抵押,村干部擔保即可辦理。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經濟建設實踐證明,依靠群眾智慧無窮,群眾的需求就是改革創新的方向。
互助社理事長張本奎介紹,農民創業需要大筆資金的少,少則三五萬,多則幾十萬就能搞得風生水起,只要想干實事的人,繳存、借用互助金都比較誠信,盡管如此,互助社還是配備了專業的風控團隊,做到互助金運行萬無一失。
實踐經驗
三農服務綜合體雛形出現
張本奎認為,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符合國家政策導向,中發〔2014〕1號、國辦發〔2014〕17號、中辦發〔2015〕49號、農經發〔2014〕7號等文件均明確指出:堅持社員制、封閉性原則,在不對外吸儲放貸、不支付固定回報的前提下,發展農村合作金融;支持農民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積極穩妥組織試點。
2015年12月,經六安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批準,六安市星供合信用互助專業合作社組建,并試點開展成員內部信用互助業務。合作社以“小額、分散、及時、靈便”為特點,通過“信用互助合作社+理事長+村級黨組織負責人+農戶”的模式,將農村金融直接與農民創業有效對接,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積極性,解決農民及涉農小微企業在金融市場中授信度低、無擔保措施、貸款門檻高且周期長等問題,盤活了農村閑散資金,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
通過三年多的探索發展,“星供合”制定了包括自律管理、綜合、運營、業務、風險、財務、法務等近50項管理制度。
目前,已經開展特色養殖、農產品電商及信用互助等業務,初步形成了“生產、供銷、信用”為一體的三農服務綜合體。
根據國家政策規定,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必須經有關部門批準;金融監管部門負責制定農村信用合作組織業務經營規則和監管規則,地方政府切實承擔監管職責和風險處置責任;完善地方農村金融管理體制,推動地方建立市場化風險補償機制,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風險。
張本奎說,合作社由社員自愿出資,目的是為成員在合作社內部發展生產提供資金互助,應當按照“非禁即入”的基本原則,采用紅線監管思路,以負面清單的方式劃定業務邊界。同時,明確主管與監管部門,建立事前準入備案、第三方資金存管、風險準備金制度和信息披露機制,降低運營風險。
作為一名基層人大代表,張本奎建議:
第一,要明確地方政府對從事信用合作業務的合作社的屬地管理責任,落實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的監管職責。
第二,根據中央改革辦關于銀監會“制定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試點方案”改革任務的要求,多方征求意見,盡快出臺《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試點方案》和《農民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業務指引》,以推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規范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