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伊人/avtt天堂网heyzo系列/99精品观看/免费麻豆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 - 囗交免费毛片

當前位置:首頁> 關于我們> 政策文件

聚焦三農

政策文件

2021年安徽省委一號文件發布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發布時間: 2021-04-19 15:24:36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

  日前,《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全文發布。

  意見提出的目標要求包括: 2021年,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國家下達的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任務圓滿完成,生豬產能恢復正常,年末生豬存欄1408萬頭以上,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增速繼續高于全國、快于城鎮居民,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鄉村建設行動全面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農村改革深入推進,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到2025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農業基礎設施現代化邁上新臺階,農村生活設施便利化初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高。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中發〔2021〕1號),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目標要求

  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依然極端重要,須臾不可放松,務必抓緊抓實。安徽作為農業大省,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村主持召開的農村改革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不移深化農村改革,堅定不移加快農村發展,堅定不移維護農村和諧穩定,舉全省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2021年,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國家下達的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任務圓滿完成,生豬產能恢復正常,年末生豬存欄1408萬頭以上,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增速繼續高于全國、快于城鎮居民,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鄉村建設行動全面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農村改革深入推進,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到2025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農業基礎設施現代化邁上新臺階,農村生活設施便利化初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高。

  二、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一)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編制實施“十四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規劃。過渡期內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并分類做好統籌銜接,抓緊出臺各項政策完善優化的具體實施辦法。對易返貧致貧人口收入水平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等實施常態化監測,及時發現、及時幫扶,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聚焦規模較大的安置區,從就業需要、產業發展和后續配套設施建設提升完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提升社區管理服務水平,持續鞏固易地搬遷脫貧成果。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和監督,確保持續穩定發揮作用。發揮保險在防致貧返貧中的作用。

  (二)接續推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實施脫貧地區“四帶一自”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深入開展農副產品產銷對接行動,推動消費幫扶提擋升級。有序組織勞務輸出。統籌用好公益崗位,做好就業困難人員認定和援助服務。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帶動更多脫貧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業增收。確定一批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重點幫扶村集中支持。探索經濟強縣與欠發達地區的結對幫扶、優勢互補新路徑,堅持和完善社會力量參與幫扶機制。

  (三)常態化幫扶農村低收入人口。開展農村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實行分層分類幫扶。對有勞動能力的農村低收入人口,幫助其發展產業、參與就業。對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等方式獲得穩定收入的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人口,按規定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并按困難類型及時給予專項救助、臨時救助。對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方面存在困難的,按規定給予相應的專項社會救助。對遭遇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事故,或受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以及由于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困難的,按規定給予急難社會救助。在低收入人口較多的村(社區)建立社會救助服務站(點)。

  三、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四)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供給。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十四五”時期要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單產水平,完成國家下達的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加強520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1900萬畝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穩定種糧農民補貼,讓種糧有合理收益。執行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支持發展優質專用糧食,推進“按圖索糧”。鼓勵發展青貯玉米等優質飼草飼料,大力發展設施蔬菜,穩定大豆生產,多措并舉發展油菜、花生、油茶等油料生產。按照國家部署,穩步推進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適當降低產糧大縣三大糧食作物農業保險保費縣級補貼比例。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推行“規模養殖、集中屠宰、冷鏈運輸、冰鮮上市”模式,構建現代畜禽養殖、動物防疫、加工流通和循環發展體系。保護生豬基礎產能,狠抓生豬穩產保供。穩定家禽產業。積極發展牛羊產業,繼續實施奶業振興行動。推進水產綠色健康養殖,規范發展稻蝦、稻鱉、稻魚等綜合種養。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發展。優化農產品貿易布局,支持企業融入全球農產品供應鏈。開展糧食節約行動。

  (五)打造種業強省。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實施種質資源收集保護行動,建設一批省級農作物、畜禽和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庫。對育種基礎性研究以及重點育種項目給予長期穩定支持。加快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實施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和現代種業提升工程,支持科研院所與企業開展小麥、水稻、玉米等農作物以及生豬、家禽等畜禽良種聯合攻關,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農作物、畜禽新品種(系)。加強育種領域知識產權保護,鼓勵原始創新。加快建設高標準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擴大規模、完善配套服務功能。支持種業龍頭企業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加強良種繁育體系與專用品牌糧食生產之間的銜接,促進育繁推一體化、種糧一體化發展。支持有條件的種業企業上市。

  (六)堅決守住耕地紅線。采取“長牙齒”的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執行“六個嚴禁”,深入推進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行動,對違法違規亂占耕地建房“零容忍”,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特別是口糧生產,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明確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不同的管制目標和管制強度,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園地等其他類型農用地,強化土地流轉用途監管,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實施“皖糧”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工程,加大建設投入,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健全管護機制,將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統籌推進,2021年建設500萬畝高標準農田。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增加的耕地作為占補平衡補充耕地指標在省內調劑,所得收益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和改進建設占用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嚴格新增耕地核實認定和監管,加強補充耕地核查和入庫管理。健全耕地數量和質量監測監管機制,加強耕地保護執法監督,開展“十三五”時期設區市及省直管縣(市)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

  (七)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和裝備支撐。實施淠史杭等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到2025年全部完成現有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支持農業科技領域基礎研究,在農產品與現代食品加工、農業生態環保、智慧農業等重點領域組織實施一批科技項目。組織實施鄉村振興科技專項。引導和支持高校院所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服務。加強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加強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啟動實施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五年行動計劃,到2025年科技特派員總數力爭達到8000名。支持重點農機裝備制造企業提高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制造,加大購置補貼力度,開展農機作業補貼。加快推廣綠色高效新機具新技術,爭創一批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和平安農機示范縣。強化動物防疫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體系建設。

  (八)實施鄉村產業振興計劃。提升農產品加工業“五個一批”工程,立足縣域布局特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持續推進“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農業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做大做強徽茶、酥梨、中藥材等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021年新增產值超10億元龍頭企業10家,產值超50億元農產品加工園區3個。推進公益性農產品市場和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建設。加強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園區)建設,開發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完善配套設施,到2025年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年接待3億人次。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和科技示范園區建設。以縣(市、區)為單位,爭創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梯次推進農業現代化。爭創國家現代林業產業示范區。組織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做好反映全產業鏈價值的農業及相關產業統計核算工作。

  (九)高起點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深入實施“158”行動計劃,推進“一縣一業(特)”全產業鏈創建,2021年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示范基地100個,到2025年每個縣(市、區)至少培育1個全產業鏈發展的優勢主導產業,全省建立示范基地500個,面向滬蘇浙地區的農副產品和農產品加工品年銷售額達到8000億元。培育“皖”字號知名品牌,2021年新增“三品一標”農產品1000個。深入論證謀劃“一地六縣”長三角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集中合作區現代農業建設。辦好中國安徽名優農產品暨農業產業化交易會、安徽國際茶產業博覽會。

  (十)推進鄉村綠色發展。落實耕地輪作制度試點。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試行化肥施用定額制,加強農藥銷售管理,大力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產品和技術。加強秸稈和畜禽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2021年秸稈和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分別達91%、81%以上,辦好安徽秸稈暨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全面實施農膜、農藥包裝物回收行動,研發推廣全生物可降解農膜。加強農村塑料污染治理。打造一批國家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示范縣。加強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試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健全長江水生生物管護體系,加強以長江干流安徽段及8個重要支流和44個水生生物保護區為重點的漁政執法能力建設,做好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確保十年禁漁令全面有效落實。發展節水農業和行蓄洪區適應性農業。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皖北地區地下水保護與超采治理。實施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強化河湖長制。探索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升級建設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完善沱湖、滁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開展國土綠化提升行動,完成造林140萬畝。全面建設全國林長制改革示范區。

  (十一)推進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啟動實施家庭農場培育高質量發展整縣試點,2021年家庭農場達到15萬個以上。大力提升農民合作社發展質量,實現穩步增長。發展壯大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投入品、技術、裝備導入小農戶。支持市場主體建設區域性農業全產業鏈綜合服務中心。大力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完善緊密的聯結機制。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實施供銷合作社培育壯大工程,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組織農民參加技能評價、學歷教育,設立專門面向農民的技能大賽。推廣金寨縣“培養能人、培育產業”試點經驗,2021年培育農村產業發展帶頭人1萬名。

  四、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十二)強化鄉村建設規劃引領。縣級要建立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負責的鄉村規劃編制委員會。2021年基本完成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對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盡快實現村莊規劃全覆蓋。對暫時沒有編制規劃的村莊,嚴格按照縣鄉兩級國土空間規劃中確定的用途管制和建設管理要求進行建設。按照規劃有序開展各項建設,嚴肅查處違規亂建行為。健全農房建設質量安全法規政策和監管體制,3年內完成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提高農房設計水平和建設質量。繼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設防地區農房抗震改造。加強村莊風貌引導,保護傳統村落、傳統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加大農村地區文化遺產遺跡保護力度。鄉村建設要堅持先規劃后建設,保留鄉村特色風貌,不搞大拆大建,不刮風搞運動。嚴格規范村莊撤并,充分尊重農民意愿,不得強迫農民搬遷和上樓。

  (十三)加強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著力推進往村覆蓋、往戶延伸。實施農村道路提質工程。有序實施縣鄉公路升級改造、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雙車道公路和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2021年提質建設農村公路3000公里。加強農村資源路、產業路、旅游路和聯網路建設。推進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更多向進村入戶傾斜。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和城鄉交通一體化示范創建。推深做實路長制。加強農村道路橋梁安全隱患排查,有序實施危橋改造,落實管養主體責任。強化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監管。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推進引江濟淮工程和大中小型水庫等工程建設,加強水源保護。沿江、沿淮、淮北及江淮等有條件的地區優先實行城鄉供水一體化,沒有條件的地區實施區域供水規模化,少數深山區實行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建設和管理規范化,到2025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實施鄉村清潔能源建設工程。持續推進農村電網基礎設施鞏固提升,全面滿足農村地區用電需求。支持建設安全可靠的鄉村儲氣罐站和微管網供氣系統,推進燃氣下鄉。發展農村生物質能源,開展綠色能源小鎮建設試點。加強煤炭清潔化利用。實施“數字皖農”建設工程。推動農村千兆光網、第五代移動通信(5G)、移動物聯網與城市同步規劃建設。發展智慧農業,構建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加快鄉村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完善農業氣象綜合監測網絡,建設農業氣象服務中心。實施村級綜合服務設施提升工程。加強村級客運站點、文化體育、公共照明等服務設施建設。

  (十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分類有序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科學選用改廁技術和產品,2021年完成改廁40萬戶以上。統籌農村改廁和污水、黑臭水體治理,因地制宜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深入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建設,2021年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75%。健全農村人居環境設施管護機制。大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場化進程。推廣“生態美超市”。深入推進村莊清潔和綠化行動。開展美麗宜居村莊和美麗庭院示范創建活動。2021年新建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700個以上。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十五)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建立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機制,強化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縣鄉村統籌,逐步實現標準統一、制度并軌。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啟動實施第四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繼續做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在縣城和中心鎮新建改擴建一批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3年內基本消除普通高中56人及以上大班額。完善農村特殊教育保障機制。全面實施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支持建設城鄉學校共同體。面向農民就業創業需求,支持各級政府、產業園區和職業院校共建涉農培訓基地和“一站式”就業創業實習實訓基地。開展耕讀教育。全面推進智慧學校建設,2021年鄉村中小學智慧學校覆蓋率提高到72%。加大涉農高校、涉農職業院校、涉農學科專業建設力度。全面推進健康鄉村建設,實施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民生工程,2021年改善40%村衛生室基礎設施條件。提升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能力,選建一批中心衛生院。推動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變,開展“百醫駐村”“千醫下鄉”和“萬醫輪訓”。加強縣級醫院建設,強化縣級疾控機構實驗室軟硬件建設,增強應對重大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按照“兩包三單六貫通”的建設路徑,持續深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加強婦幼、老年人、殘疾人等重點人群健康服務。健全統籌城鄉的就業政策和服務體系,推動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向鄉村延伸,提供平等就業服務。深入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實施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質量提升工程,適時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力爭2025年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推進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社會救助制度城鄉統籌。協同推進長三角區域基本民生兜底保障一體化。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兒童的關愛服務。加強未成年人保護能力建設,指導村委會設立專人專崗負責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完善幫扶殘疾人、孤兒等社會福利制度。完善縣鄉村銜接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拓展縣、鄉(鎮)養老服務中心、村養老服務站功能,推動特困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村級日間照料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發展農村普惠型養老服務,開展農村互助養老。加強農村公益性殯葬設施建設管理,改造提升農村原有公共墓地和集中安葬點。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開展送戲進萬村、新時代鄉村閱讀季、鄉村春晚等群眾文化活動。

  (十六)全面促進農村消費。深入推進快遞進村、農村電商提質增效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2021年快遞進村覆蓋率達85%,農村產品網絡銷售額達800億元。促進農村居民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深入實施城鄉冷鏈物流建設行動,推進田頭小型倉儲保鮮冷鏈設施、產地低溫直銷配送中心、合肥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到2025年建成覆蓋全省主要產地和消費地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支持連鎖便利店到農村、社區布點,深入開展城鄉高效綠色配送專項行動。辦好文化惠民消費季。

  (十七)加快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強化統籌謀劃,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統籌縣域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基本農田、生態保護、城鎮開發、村落分布等空間布局,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加強村的服務能力建設,實現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著力開展縣城建設補短板強弱項工作,有條件的地區按照小城市標準建設縣城,依法開展人口較大縣城設置街道改革試點。積極開展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擴權強鎮,完善小城鎮連接城鄉的功能,規劃建設一批重點鎮。加強特色小鎮建設。以鄉鎮為基本實施單元,穩步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2021年開展20個試點。推動在縣域就業的農民工就地市民化,增加適應進城農民剛性需求的住房供給。持續實施創業江淮行動計劃,打造創業服務升級版。

  (十八)強化鄉村振興投入保障。繼續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保持“三農”財政投入穩定增長。制定落實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考核辦法,分年穩步提高比例,2025年提高到50%以上。鞏固涉農資金“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模式改革成果。市縣政府要積極利用一般債券和專項債券資金支持現代農業設施建設和鄉村建設行動。支持以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振興基金,發揮省農業產業化基金作用。申創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爭取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政策支持,用好最優惠的存款準備金率政策,加大對機構法人在縣域、業務在縣域的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服務鄉村振興的內設機構。落實地方政府監管和風險處置責任,穩妥規范開展農民合作社內部信用合作試點。推進省農信社改革,深化農村商業銀行和村鎮銀行改革,支持多渠道增強資本實力,落實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責任。加大涉農信用信息采集歸集力度,支持市縣構建域內共享的涉農信用信息數據庫,用3年時間基本建成比較完善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體系。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大力開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保單質押貸款、農機具和大棚設施抵押貸款業務。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單列涉農信貸計劃,下放縣域分支機構貸款管理權限,開發專屬金融產品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增加首貸、信用貸。加大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的中長期信貸支持。推深做實全省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大力實施農業產業鏈生態擔保,加強對農業信貸擔保放大倍數的量化考核,提高農業信貸擔保規模。穩定并擴大重要大宗農作物保險覆蓋面,提高小農戶投保率,逐步提高特色險占農業保險比重。發揮“保險+期貨”在服務鄉村產業發展中的作用。

  五、深化農村改革

  (十九)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抓好天長市、旌德縣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開展省市縣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系統互聯互通試點,加強農村承包地管理。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服務體系。加快農業綜合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提升執法能力。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繼續深化農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二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執行公共利益征地的相關制度規定。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建立公平合理的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嚴格農村宅基地管理,加強對宅基地申請、審批、使用的全程監管。穩慎推進滁州市整市和金寨縣、泗縣、東至縣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擴大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試點范圍。持續推進農村房地一體的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完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推進閑置、廢棄以及低效利用的農村建設用地整治復墾。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研究制定依法自愿有償轉讓的具體措施。

  (二十一)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治理機制,有序推進“政經分離”模式,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運營。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以縣(市、區)為重點,全面建成互聯互通的綜合服務平臺。探索賦予農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堅持黨建引領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深入實施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百千萬”工程,2021年新增集體經濟強村150個以上。

  (二十二)提高農村“三變”改革質量。積極推進招商引資、村社結對等,加強“三變”改革市場主體培育引進,發揮主體帶動作用。探索農業項目財政補助資金及財政補助形成的資產股權化、集體資源資產股份化機制。鼓勵農村公益事業項目通過“三變”改革形式建設。探索完善“保底收益+分紅”等收益分配方式,盡可能讓農民參與進來。2021年全省開展“三變”改革的村達到70%以上。

  六、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

  (二十三)強化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工作機制。借鑒脫貧攻堅工作中形成的組織推動、要素保障、政策支持、結對幫扶、考核督導等工作機制,建立健全上下貫通、精準施策、一抓到底的鄉村振興工作體系。各級黨委要定期研究鄉村振興工作,制定出臺政策舉措。縣委書記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三農”工作上,當好鄉村振興的“一線總指揮”。建立鄉村振興聯系點制度,省、市、縣級黨委和政府負責同志至少要確定1個聯系點。開展縣鄉村三級黨組織書記鄉村振興輪訓。將鄉村人才振興納入黨委人才工作總體部署,健全適合鄉村特點的人才培養機制。實施優秀農村人才培養計劃。加快建設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選派優秀干部到鄉村振興一線崗位,對在艱苦地區、關鍵崗位工作表現突出的干部優先重用。

  (二十四)分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因地制宜、分區分類施策,將全省104個縣(市、區)分成先行示范區、正常推進區、持續攻堅區,有力有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先行示范區要立足自身、不等不靠,對標長三角先進地區,高起點、高標準推進鄉村振興,探索經驗、率先突破,打造鄉村全面振興的安徽樣板。正常推進區要自力更生,用好現有政策,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由易到難、持續發力,加快推進鄉村振興,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持續攻堅區要用足用活政策,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用鄉村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提升、努力追趕,跟上全國平均水平。對三類地區實行動態調整,建立激勵約束機制。開展鄉村振興示范縣(市、區)、示范鄉鎮、示范村創建活動。

  (二十五)加強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建設。充分發揮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健全工作機制。成員單位出臺重要涉農政策要征求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意見并備案。圍繞“五大振興”目標任務,設立由黨委和政府負責同志領導的專項小組或工作專班,建立落實臺賬,壓實工作責任。每年分解“三農”工作重點任務,落實到各責任部門,定期調度工作進展。強化對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領導,充實人員力量,完善運轉機制。

  (二十六)加強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鄉村治理。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持續深化“一抓雙促”工程。有序開展鄉鎮、村集中換屆,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村“兩委”成員特別是村黨組織書記。積極穩妥推行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與換屆同步選優配強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基層紀檢監察組織加強與村務監督委員會的溝通協作、有效銜接。加強對農村“小微權力”運行約束監督,堅決懲治侵害農民利益的腐敗行為。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任務重的村,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加大在優秀農村青年中發展黨員力度,加強對農村基層干部激勵關懷,提高工資補助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條件,切實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推進村委會規范化建設和村務公開“陽光工程”。加強農村群團組織建設。推進鄉村治理三級試點示范創建。縱深推進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加快農村信用信息體系建設。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農村法治教育基地,培育農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開展模范守法家庭創建活動。加強鄉村人民調解組織隊伍和個人調解工作室建設。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常態化機制化推進農村地區掃黑除惡。加強縣鄉村應急管理和消防安全體系建設,做好對自然災害、公共衛生、安全隱患等重大事件的風險評估、監測預警、應急處置。

  (二十七)加強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持續打造好人安徽品牌。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在鄉村深入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講活動。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把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結合起來,賦予中華農耕文明新的時代內涵。實施大別山等革命老區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工程。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推廣振風超市、愛心超市等積分制做法,發揮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作用,加大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封建迷信等不良風氣治理。加大對農村非法宗教活動和境外滲透活動的打擊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預農村公共事務。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安徽慶祝活動。

  (二十八)完善鄉村振興考核落實機制。各級黨委和政府每年向上級黨委和政府報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展情況。對市縣和省直有關單位開展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納入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內容,加強考核結果應用,注重提拔使用鄉村振興實績突出的黨政領導干部。建立常態化約談機制,對考核排名落后、履職不力的市縣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進行約談,約談情況抄送紀委監委和黨委組織部門。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納入鄉村振興考核。對鄉村振興實績進行第三方評估。強化鄉村振興督查,創新完善督查方式,開展鄉村振興進展監測,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推動政策舉措落實落地。毫不松懈糾治“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全面檢視、靶向糾治,持續為基層松綁減負。將減輕村級組織不合理負擔納入省委督查范圍。加強鄉村振興宣傳工作,在全社會營造共同推進鄉村振興的濃厚氛圍。

  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知重負重,真抓實干,攻堅克難,努力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為全面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生態美的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的貢獻!